因政策调整,论坛板块仅供浏览,不再提供发帖,各位新老朋友可以通过板块浏览历史数据。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黄岐山游记

8201 0
发表于 2018-5-4 19:5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黄岐山游记

      去年九月,由于谋生的需要,在好友郑君的引荐下,我来到了位于粤东新城揭阳的“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就职。年后的今天,由于学校放假,我和老伴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后便往市郊的黄岐山森林公园赶去。

      对于黄岐山森林公园来说,我们并不是第一次造访,但我们感觉到今天有点不同凡响。因为,第一,沿途看到几乎是万人空巷,很多商店都是关门打烊,人们一大早就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向位于郊区的黄岐山森林公园赶去。第二,满大街都实行了交通管制,交警部门出动警力好几百人,同时还抽调不少安保人员协助沿途设点巡查、指挥交通,让市民有序地进入黄岐山。


       待我们赶到时,通往公园大门的路上已是人山人海,为此,我们只能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挪动。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终算进入公园的大门。

       今天为何有这么多人呢?我不得其解。通过向身边的游人打听才得知:揭阳人素来有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登高踏青”的习俗,主要是博个好兆头,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行好运,吉祥如意步步高升。今天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一盛况。

      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已成为了揭阳市民传统的“踏青日”。对于这一习俗,其实早已源远流长。

      据清代刘业勤《揭阳县志风志岁时》记载:“旧俗,上巳登山饮酒,谓之踏春,多游黄岐山诸岩。” 上巳原指三月上旬上巳日,魏晋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日。明清时期,揭阳民众在上巳日多结伴于上巳日游黄岐山,或饮酒,或赏景,或临风怀想,寄寓情意,主要是效法古人郊游踏青,祈福消灾的遗风。

  至于揭阳民众正月十六踏青游黄岐山的习俗的由来,有二种说法:一说是踏青习俗做为春节、元宵节日余兴的延续,人们祈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因而登高踏青祈福,久而久之形成该习俗。一种说法是为了凭吊月容夫人。黄月容是明代天启年间揭阳县令冯元飚的爱妾,扬州人,黄秀外慧中,才华横溢,颇谙刀笔,协助冯元飚除暴安良,勤政为民,还协助破了不少冤案、疑案、奇案、悬案,在揭阳受到百姓的称颂,深得冯县令的宠爱。也因此招致了大夫人苏氏的嫉妒,苏氏趁冯元飚前前往潮州办事,将月容鸩死。冯元飚痛失爱妾,葬月容于黄岐山,并建侣云寺募僧守之。因正月十六是黄月容的下葬日,揭阳民众感念月容的大恩大德,遂于正月十六日自发登黄岐山凭吊月容墓,怀念月容夫人。踏青于是演变为纪念月容夫人。

      黄岐山,虽然不知它诞生在哪个年代?也不知它有多古老了?但这并不妨碍揭阳人对它的垂青——除了登上山巅能俯瞰城区容颜,更是因为它融入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使得她代代流传。

       说句实在话,在我这个来自鄂西南山区人的眼里,黄岐山还真算不上是什么山,就是个丘陵罢了。主峰才海拔二百多米,总面积不过千余公顷。就山的雄姿而言,与我游览过的泰山、黄山、华山、武当山以及张家界、神农架等名山真的是无法比,就连我老家的浩赐山都要比它高大的多!

       不过,还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揭阳人的心目中,黄岐山就是一座名山!

       黄岐山,自古以“黄歧夕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据载,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歧山塔,山腰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邹鲁”摩崖石刻等二十余处。还有珍稀罕见的的古槐、风景秀丽的水库和岭南佳果。是一处以山、石、林、水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自然风景区。包括3个主要景区和8个主要景点。著名八景是:宝塔远眺、石室访泉、古亭春色、侣云钟声、栖凤卧云、竺岗晚翠、上界晨光、百鸟朝凤。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平畴,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余辉返照,景色动人,更显“黄岐夕翠”之美,一派南国风光,使人流连忘返。黄岐山森林公园是一方融山、石、林、水及名胜古迹于一体、极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所以,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

       今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虽然还是正月,但由于地处南方,早已是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了。

       行走在登山的小道上,放眼望去,山上山下,只见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纷至沓来,有的呼朋引伴,有的是全家总动员。许多市民自带有茶水、饮料、面包、饼干等,沿路走走看看,累了就在路边的凉亭或台阶旁休息,有的还拿起相机不时拍照,留下着美好的春色。

       碰碰车,溜冰场、洞天探险、打沙包游……中途的儿童乐园和娱乐设施是少年儿童的最爱,他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是沿东边的那条路上山的。上山途中,过了玉皇宫,就是黄岐山上第一个著名的景点——月容墓,现为揭阳市人民政府所修缮。整个墓地呈半圆形,墓中间是偌大的石碑,右上侧是“大明崇祯”,左下侧是“揭阳县令冯元飚立”的字样,中间是“月容墓”三字,没有一般墓碑上“考、妣”一类的字眼。墓前有绢做的花束,红的,紫的,黄的,必是祭拜的人献予月容。碑前还有几张月容的画像,戴凤冠着霞帔,年轻而姣好。墓前香火很旺,不时有市民停下脚步,站在月容墓前祭拜,凭吊月容夫人。我与老伴也驻足墓前,心情凝重,虔诚祷告。

       山上的侣云寺,是明代揭阳县令冯元飚于崇祯二年为缅怀爱妾黄月容而建的,里面供奉有黄月容的金身塑像。与这个故事相呼应,在侣云寺前有一参天古树,其实就是槐荫树,当地人称它为“连理树”、“夫妻树”,这棵树看似一棵,实为两棵,为北宋年间所植,距今已快近千年了,但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据说未婚男女只要诚心拜树许愿,定能心想事成,喜结良缘,于是侣云寺的香客就络绎不绝了。

       几百年来,月容墓、侣云寺香客如云,冯县令的初衷,真的是达到了。

       侣云寺景区是黄岐山景点最为集中的景区,岐山古槐、侣云寺、竺岗岩、童子石、潜雷石、访泉石室、侣云寺主持葬身塔等景点均在此景区,可游览一遍。

       在侣云寺西侧投巨资新建的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基本完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红墙绿瓦,金碧辉煌,不久就可接待游人。  

         按照惯例,这一天侣云寺还要向善男信女免费施粥,粥里有银耳、莲子、蘑菇等各种高级营养物质。

        我们在此拜了月容金身像,然后在槐荫树下拍照留影,许了愿。稍事小憩,继续旅程。

       沿着观光路线继续上行,又经过了大约四十分钟,便登上了顶峰,就看见了岐山塔,而眼前就是群山环绕,榕城鸟瞰图尽收眼底,据说这里能看到揭阳古八景之一:“黄岐夕翠”,当夕阳余晖照射整座黄岐山,近村远郭,翠山练江,风光无限。

        岐山塔八角五层,高约二十米,基围三十二米,全部为石结构,中空无梯,每层留有一个通窗。据《揭阳文物志》记载,黄岐山塔始建于明代,相传为冯元飙所建,原来只有三层,后来重新修建并增至五层,解放后塔尖再次被雷电击毁。塔前的巨石上还刻有当年谢鹤年修塔时所留下诗文。

        黄岐夕翠是揭阳古八景之一,其余七景还有谯楼晓角双溪明月、玉窖乔榕、双峰晚钟、南浦渔歌、钓鳌仙迹、紫陌春睛等。

       岐山古塔也是许多市民的必到之处。登上山顶,马上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山门到达山顶岐山古塔大约三公里,一路走走停停,赏景留影,用时要两到三个小时。在山顶吹吹风,观观景,令人心旷神怡。向南俯视,整个揭阳城尽收眼底;往北眺望,群山绵延;向东瞧,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大海;往西看,榕江蜿蜒,好似从天而降。

       在山顶逗留了大约两个小时,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二点半了,便收拾随身物品准备下山。

       返回时,我们是从西边的路下山的,经过风内水库旁的观光路线,沿途有各种植物景观,另有一番风景。

       整个观光道路蜿蜒曲折,只能步行。由于此山既不高也不险,所以没有设计和建造缆车。虽然沿着曲折的小路拾级而上,不时微汗渗出,但有山风吹拂,顿感清爽,倒也自得其乐。加之沿途鸟语花香和游客门的欢声笑语,登山的疲劳也就不知不觉地抛在了脑后。

     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到处都有小商小贩,山腰和山顶还有大小不一的餐馆,价格还算公道。只是对环境多少还是造成了一些污染,但毕竟还是方便了游人。

      整个景区植被很好,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林荫古道,蜿蜒曲折;自然和文人景观有机结合;文化沉淀丰厚凝重。

       鲜活的黄岐山,值得一游!
                                                                                                     
2013年2月25日
psb.jpg
psb (3).jpg
psb (4).jpg
psb (8).jpg
psb (10).jpg
psb (12).jpg
psb (18).jpg
psb (20).jpg
psb (27).jpg
psb (32).jpg
psb (35).jpg
psb (36).jpg
psb (42).jpg
psb (44).jpg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jsongzi.com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