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在县内的活动与全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133 0 2014-4-1 14:01 发布者: 松滋史志办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起义总指挥贺龙与所部师长周逸群辗转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1928年初,中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以贺龙、周逸群等组成湘西北特委,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 ...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起义总指挥贺龙与所部师长周逸群辗转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1928年初,中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以贺龙、周逸群等组成湘西北特委,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1月下旬,贺龙、周逸群等抵达湖北监利,在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以后,于2月下旬赶到湖南桑植,着手组建革命武装。到3月下旬,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枪700余支,即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由贺龙任司令。7月中旬,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贺龙任军长。192921日,根据中央指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仍由贺龙任军长。从1928年下半年到19307月,贺龙率红四军多次游击松滋,使身陷白色恐怖中的松滋人民看到了希望,为县内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革命高潮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湘鄂边根据地创建初期

  红四军在松滋的活动

  19288月,为了发展游击战争,支援正在石门与敌人浴血苦战的工农红军第四支队,牵制敌第十四军于湘西地区,配合湘东红军挺进湖南完成湖南暴动.贺龙率红四军离开桑植,向东推进。825日,红四军进抵石门磨岗隘。准备按原计划在这里举行暴动,策应红四支队,因得知红四支队已经失败,即改变计划,转向石门、澧县、松滋一带游击。红四军到松滋后,攻打了驻刘家场的第四区团防。战斗刚打响,团防中队长魏竹山即率队奔逃,红军战士紧追不舍,直到胡家天坑将敌击溃,缴枪若干。红四军这次游击松滋,镇压了一批土豪劣绅,还在各地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九岭岗起义后,身陷白色恐怖的松滋人民从红军的活动中看到了希望,当红军撤离松滋时,成千上万的农民扶老携幼,随军迁移。红四军师长贺锦斋留下的一首《西江月(并序)》词记述了这一动人情景:

    1928年秋由松滋撤退时,成千上万的农民,皆弃家随军移走,大有携民渡江之况,我心怆然有感。

    为了消弭灾难,

    只有奋身搏战。

      遥望江北与江南,

    满地洪水泛滥。

    可怜人民千万,

    个个妻离子散。

   莫道重湖似海

     未抵冤仇一半

    后来贺龙回忆起这段历史,曾说:“在石门、澧县、松滋等地游击了八十天,虽然遭受到了些损失,特别是牺牲了两个高级干部,但是工农革命军在那里开了三多次群众大会,镇压了一部分土劣,鼓动了群众的革命热情,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19294月初,红四军粉碎鹤峰、五峰、桑植、石门等县团防的进攻以后,准备趁势攻打盘踞五峰、石门、鹤峰边界的孙俊峰团防,开辟新苏区。红四军主力从鹤峰东进到五峰湾潭时,得知孙俊峰团防戒备森严,乃改变计划,取道石门,迂回松滋境内。419日,抵刘家场,在松滋原九岭岗起义人员的配合下,又一次攻打第四区团防,毙敌数人,烧毁团董徐良琨住宅。红四军驻刘家场后,镇压土豪劣坤多人,筹款数千元,并打开土豪谷仓,散分贫民。在松滋境内,红军散发了大量传单,向群众宣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我穷民”的道理,号召人民“从速建立苏维埃,工农登台好翻身”。

    当红军攻打四区团防的消息传到县城(老城)的时候,国民党松滋县府立即派出10名警卫队士兵前往刘家场打探,不料这10名士兵闻风丧胆,只走到李家桥就返回县城。这时城内纷纷传言,有的说红军到了观音桥,有的说红军已过八眼泉,县长雷启瑛惊惶万状,慌忙召集各机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有人献策:城内兵力空虚,难以御敌,不如暂退十区(今八宝),再筹良法。于是雷启瑛带“清乡”各委员星夜出城,仓皇东逃,可是,直到第二天早晨,县城附近还未发现红军踪影。21日,雷启瑛回署,调集各区团防,分两路“进剿”,等赶到刘家场,红军早已无影无踪了。原来,就在雷启瑛起身回署的时候,红军已离开刘场,经西斋、街河市开往湖南澧县。

    192910月,红四军将石门保安团罗效之部大部歼灭后,又一次进入松滋游击。这次,红军在杨林市一带处决了团防局头目邓山寿和豪绅邓坤举、邓正芳、裴步云,还在各地镇压了一批土豪劣绅,之后,红凹军乃复经石门西上,一举攻克长阳县城,协助该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湘鄂边根据地创建初期红四军在松滋游击期间,松滋贺炳炎(刘家场人)、邓河才(金鸡山人)等一大批工农子弟参加了红军。

 

二、红四军东下会师期间转战松滋

 

    1930年初,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红四军从湘鄂边东下洪湖,与周逸群等创建和领导的红六军会合,以执行中央和省委制定的进攻中心城市,“夺取湖北省首先胜利”的计划2月,正当红四军前委准备东下的时候,鄂西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万涛赶到湘鄂边,向前委进一步传达了中央和特委关于四军迅速东进公安、松滋一带与六军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指示。

    四军前委当即决定东下。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准备工作,前委率主力4000余人离开鹤峰,拟经长阳、五峰取道松滋,向洪湖挺进。34日,红四军经长阳资丘接近五峰渔洋关,遭到川军第二十六师郭汝栋部3个团和长阳、五峰团防堵截,不得已折返西进,顺势占领五峰县城。因敌尾随红军步步紧逼,四军乃于36日撤回鹤峰苏区,筹划改道东下。

  返回鹤峰以后,四军前委又接到特委来信,告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各派军阀混战即将爆发,指示四军积极向下发展,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军阀战争。四军前委遂决定再次东下,计划由五峰经松滋到公安与六军会师。418日,四军师出鹤峰后,迅速进至五峰县境,消灭五峰团防孙俊峰部,建立五峰县苏维埃政权,打通了前进道路。之后,便一边开展群众工作,一边向东游击。58日,抵达松滋刘家场。因侦得松滋团防散布各地,前委在这里决定以迅速手段分别消灭反动势力,占领磨盘洲、新江口、沙道观、米积台等处,同时解决经济问题。11日,四军继续东进,部占领斯家场,一部占领西斋、街河市。13日,占领磨盘洲、新江口、沙道观、米积台。在米积台,红军击败了拥有300余人枪的第九区团防,“缴(获)无数,收编甚夥”。)。由于在米积台仍未打听到六军消息,遂于次日转身西向,之后在裴家场收编了一支拥枪20支、有人百余的讨逆军,在磨盘洲附近收编了从川军哗变出来的笱在扬部,给了笱在扬一个游击司令的头衔。

    红四军进入松滋以后,“地方团勇,不战而逃,城内驻兵,偃旗息鼓”。曾两次为红军所败的第四区团防更是闻风丧胆,红军还未到刘家场,便已逃之夭夭。

    红四军占领松滋大部分城镇和乡村后,进行了大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工作。红军到处张贴“打倒土豪劣,杀死贪官污吏”、“会合六军,打到武汉去”等宣传标语,还经常召开群众大会,贺龙军长多次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劳苦群众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红军这次驻县期间,全县有数百名青壮年参加红军,仅街河市一处,这次参军的就有李文清等30余人。红军在松滋纪律严明,十分注重维护群众利益。一次,一名红军饲养员在西斋河滩放马.一不小心,让马吃了农民陈字其的两棵高粱。贺龙军长得知后批评丁这位饲养员,并在红军大会上要求大家引以为戒,严格遵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事后,宣传部门还贴出了“损害百姓利益者斩”的标语。为了发动群众,筹集军饷,红军还在全县各地镇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数十人,向土豪和巨商筹款数十万元,同时,将没收土豪和巨商所得的财物散分贫苦农民。红军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革命斗争活动,提高了松滋人民的思想觉悟,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在红军的支援和配合下,松滋县委在金鸡山、街河市等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店员工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并进而筹建地方革命武装。红军于6月上句第三次东下进驻松滋,正值松滋县委决定组建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红四军与松滋县委取得联系后,县委即请求四军给予支持。614日,自卫大队在金鸡山树旗,红四军派出由周海涛率领的30多人的游击队参加大会。在红军的有力支持下,松滋县南很快燃起武装斗争的烈火,并形成以金鸡山为中心的割据局面。

    正当红四军在松滋各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时候,驻宜都的敌独立第十四旅彭启彪部两个营和枝江县保卫团戴洪炳部开向松滋,驻磨盘洲的红军一部与敌接触,发生战斗。这时,红四军各部奉命向纸厂河集中,准备东进公安,不料敌十四旅一个团和松滋、枝江、宜都、石门、澧县等五县团防千余人已迂回红军以东,阻断红军去路,并向红军围攻而来。为避敌锋芒,四军转而向南,进入澧县境内,在张家场击溃敌之一股,缴枪百余。当红军追敌至松滋、石门澧县交界地区时,敌十四旅及松滋团防2000余人、澧县团防刘铭武部及常练队1000余人、石门团防罗效之部1000余人又从三面包围过来,前委当即决定集中主力打击罗效之部,杀一儆百,粉碎敌人围攻。在土地垭地区,红军经7小时激战,将罗效之部击溃,俘敌80,毙敌甚众。石门团防虽被击溃,敌十四旅及松滋、澧县团防仍节节进逼,红军乃转往五峰清水湾,返枝柘坪休整。

    这次转战松滋期间,四军前委已委托松滋县委与特委及六军联系,到枝柘坪后,前委边整理部队,边等候特委和六军回信。一周以后,仍不见回音,势不能久停,便决定再下松滋,直驱西斋,随后以迅速的战斗行动攻下申津渡,进占公安县城,探访六军消息。四军这次到松滋以后,又几次与松滋县委联系,从松滋县委的来信中,前委知道中央关于红军集中进攻的策略和夺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总任务及四、六军完成鄂西暴动,夺取武汉政权的任务。四军按预定计划,正欲攻打申津渡,进占公安县城南平,敌人竟决堤防守,致使红军无法实施攻击。这时敌十四旅又尾追而来,红军只得再人湘境,向澧县张家场开进。次日晨,在离张家场十余里之地与刘铭武部遭遇,红军奋力冲击,缴枪50余,俘敌数十名。进到大堰蛸,始悉敌人已分路围攻张家场。大堰垱离澧州仅30里,这时本可进攻澧州,但前委怕违背中央路线,又加上士兵疲劳,所以又折回公安闸口,再次计划进取申津渡。18日,攻下申津渡,本来准备乘势进占南平,却因这次仍未得到六军音讯,又加上公安境内河道太多,敌情不明,前委便决定退返西斋,整顿音部队,等候消息。

  红四军在西斋整顿部队的时候,将独立团分编到四、七师所属各团,并收编了松滋土著武装陈海山部(枪10余支)。陈海山,西斋陈家咀人,曾当过汉流,做过讨逆军团长,后来在松滋拉起一支土著武装。贺龙早年在松滋活动时,即与陈海山的哥哥陈明山有交往,后来通过贺龙多次做工作,陈海山愿意接受改编,前委便在西斋附近的鸡母堰将这支武装正式收编,任命陈海山为第二游击司令,将所部编归五团一营。之后,因陈海山本性不改,一心想从红军中拖走人枪,并阴谋暗杀贺龙,前委乃决定在公安将其处决,将原部中好的人员编人各团,坏的遣散。

  红四军这次驻扎西斋期间,还收缴了第五区团防的枪支。当红军到达西斋的时候,团总万松桥已带着团丁逃走,红军便将万松桥的老婆扣押,勒令其交枪赎回,团防无奈,只得按数送来枪支,赎回团总老婆。红军这次在西斋还搜集了一批散存民间的枪支。先年8月,国民党第四师张发奎部与新编第一师在松滋牌坊口一带发生战斗,张发奎部先胜后败,由观音桥经街河市、石牌、西斋向湘西溃退,在西斋一带丢弃了不少武器,溃兵过后,这些武器被当地居民拾回。红军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广泛宣传发动,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捐枪活动。对收藏武器的人,是土豪富户,即勒令交出;是普通群众,则动员献出;凡自动献出武器的,红军均给予一定奖励。在短短几天内,红军就获得了不少枪支和及一门追击炮。

    73日.前委在西斋得悉六军已于71日攻克公安县城南平,即决定向公安进发。4日凌晨,前委在西斋河坝召开动员大会,贺龙军长讲话。会后,贺龙即率四军主力离开西斋,经街河市、纸厂河、申津渡、狮子口,下午到达南与红六军胜利会师。同时,由西斋地区的十几只民船运载的伤员及军经理部的物资也从诡河东下,抵达公安漩水潭。

    在红四军决定东下公安的时候,米积台、豆花湖等地的党组织已按照松滋县委的指示,筹集了很多船只,迎接红军渡河,同时沿途张贴标语,欢送红军离境。同月5日,红军一部由松滋县党组织交通员施贤刚、戈生乐引导,经街河市、新江口到达沙道观。在松滋县委、沙米区委、豆花湖支部的配合下,红军在沙道观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处决土豪8名。会后,红军又将几家大商号的货物散分贫民,当地群众数百名参加红军或随军移走。该部旋至米积台,再打第九区团防,缴枪10余支,髓后从胨家渡过河,继续东进。

  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以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两军组成红二军团,由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军团总政委。随后,红二军团北渡长江,投入了巩固和扩大洪湖苏区的争。

 

三、全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9284月以后,两湖各派军阀的统治比较稳定,他们纷纷联合向革命进攻,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斗争遇到很大困难。这时,湖北为桂系军阀所把持,为加紧镇压革命运动,湖北省政府专门设立以胡宗铎、陶钧为首的“清乡督办公署”,并令各县成立“清乡委员会”。松滋所在的沙市以上地区被划为“鄂西清乡区”,由独立第五师刘和鼎部驻扎,黔军十三军也驻宜都带。九岭岗起义失败以后,“鄂西转入更普遍更严重的白色笼罩之下,最近清乡情形仍不减于从前,尤其是荆当远、松滋、石首、江陵、公安、监利几县除军外,更普遍了法西斯蒂的组织有计划的、有技术的向我们进攻,实行十家联保,交通殊感困难”。“豪绅的法西斯蒂组织——保卫团各县俱已普遍,而且正在积极扩充中,如松滋县团防有枪千余支”。当时,“松滋豪绅亦分两派,一是五小乡(疑为王小卿——编者注)派,一是蹇(庹)鼎臣派,两派斗争最剧烈,县政庹派已揽,各派有枪械数百支,”“向我们进攻得利害的团防,要算.......松滋庹派的一部分势力为最有力量。

这年,鄂西地区遭遇大旱,松滋“自春至冬,一年未见大雨,全县插秧者,不过十分之二,改种粟豆,又遇秋旱,父老称二百年来见之农业。….人民饿毙及逃散他方者,不计其数”。当时鄂西“乡村农民佃农占半数,有些县份今年简直没有收成,多半自耕农的生活亦形困难,如松滋西斋、街河市、刘家场、斯家场、磨盘洲、老咀及县城附近一带农民,枝江南北两岸农民苦不堪言,在三界场、石子岭及山谷一带地方,连吃水都不易得”。

 1928年夏秋之交,湖北省委曾发出举行普遍的新的秋收暴动的指示,要求鄂西数县成为全省五个苏维埃割据区域之一。鄂西特委则认为鄂西的主要任务是反“清乡”,秋收暴动要从实际出发,与反“清乡”斗争相结合,“只能引导群众做小的经济斗争”,而当务之急是恢复各地先后被破坏的党组织。中央在实际上采纳了鄂西特委的意见。

 当时,鄂西“党的组织在白色压迫之下……公安、长阳、荆当远、松滋全部坍台,其他的各县局部的坍台,以致即幸而未受打击的组织均被此隔断未能联系”,要全部恢复,决非一日之事。特委为避免急躁和草率从事,坚持把组织恢复、整顿,同克服盲动主义错误结合起来。“特委对各县整顿,除纠正错误外,最重要者便是说现主义,督促各县县委规定最低限度工作计划,绝对避免大块文章的计划”。在特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帮助下,松滋的党组织开始逐步恢复起来。

 九岭岗起义失败以后,全县尚有党员约200人,由于敌人大举“清乡”,各地组织相继遭到破坏,这些党员均与上级失掉联系。6月底至7月初,鄂西特委听取了张波臣、张维高的汇报,随即派人到松滋巡视,可直到8月中旬,特委仍未接到关于松滋的情况报告,遂将松滋划为“可以与特委发生关系,但因一时的阻隔和人员的困难,而未发生关系”一类。

在鄂西特委巡视员巡视松滋期间,部分党的骨干分子已经开始了恢复组织的工作。原金鸡山党支部书记徐朗月躲过敌人搜捕,转住八宝许家场一带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员。原土桥党支部书记张晓伍迁居八宝王家渡,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县东沙道观一带的肖家咀、豆花湖支部仍在坚持工作。

在特委巡视员帮助下,松滋党组织的恢复取得一定成效,遂于9月初在豆花湖重新组建中共松滋特别支部。不久,特委为加强松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对松滋特支成员进行调整。926日,特委在给中央的信件中汇报了这一情况:“松滋组织恢复为时什(甚)短,现仅仅组织一特支,大中同志尚划分清楚,最近特委调津诚同志到松滋负责一切,实只分党团组织,对于九岭岗一带支部,责成迅予恢复。”

    松滋特支建立以后,余家渡、许家场、老沙道观支部又先后建立起来。至此,特支已下辖豆花湖、肖家咀、余家渡、许家场、老沙道观5个支部。

    刚刚恢复的松滋党组织虽然规模尚小,仍全力投入反“清乡”斗争,积极进行秋收暴动的准备。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县动员了3000农民准备参加秋收暴动。党在致力组织农民的同时,还开展了对团防士兵的策反活动。

  19291月,鄂西特委根据松滋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将特支改建为县委,机关仍设豆花湖。这时,全县共有党员50人。

  松滋县委重新建立后,为便于工作指导,又组建沙米委,区委下辖原特支所辖5个支部。

  36日,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岗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特别强调“纠正过去盲动主义、命令主义的错误,防止各县新的和平发展的错误”,要求各县“正确的运用六次大会的决议”,“开始发动游击战争”,并将鄂西划分三个游击区。鉴于“松枝宜、荆当远等县一时不能发动”,特委要求这些县“加紧群众的经济斗争,以便互相呼应,各区发动后即向该县等地扩大”。

  根据特委扩大会议决议,松滋县委在沙道观恢复农民协会,建立工会组织,发动了大规模的饥民斗争。

    为便于集中统一指挥,发展游击战争,鄂西特委叉于5月上旬决定松滋、枝江、宜都三县合组县委:“松、枝、宜三县,因区域狭小,纵横共仅百里,政治经济情形完全相同,而且工作都在三县的连接一带,因此把三县共合组一县委,指导三县的工作。”

  新组建的中共松枝宜县委机关设宜都安福寺,县委书记先后由×××、徐国炎、李盛文担任。

  松枝宜县委成立时,下辖4个区委、13个支部,共有党员240人。其中松滋境内1个区委(沙米区委)、5个支部(豆花湖、老沙道观、肖家咀、许家场、余家渡)。不久,裴家场支部恢复活动,夹马槽、朱家铺子支部建立,便增加到8个支部。

    这一时期,各党支部均由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人组成干事会,人数较多的支部分为若干小组,支部会101次,小组会51次。这些会议一般都能按期进行,少数支部还能讨论问题,发表意见,普遍的毛病是人员很难到齐。

  6月,鄂西特委机关遭敌破坏,周逸群、万涛即以中央巡视员身份指导鄂西工作。省委决定建立宜昌、江陵两个中心县指导非中心县工作,松枝宜属宜昌中心县委指导。但这种指导实际上很难进行,以致“许多事情无法解决,更成不生不死的现象”,加上“县委闹私人意气,互相攻击”,又存在极端民主化倾向,“些小的零碎问题,党员群众不同意便不能执行”,故工作进展不大。

    12月,中共鄂西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石首袁家铺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新的特委会,并决定建立宜昌、荆门、南县、监利4个中心县委,帮助特委联系和指导各县的工作,松枝宜由监利中心县委联系;会议还将全区划分为5个巡视区和1个特别区域,“松、枝、宜为第四巡视区域,由特委直接巡视”。大会讨论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等问题,通过了《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等12个文件。大会明确指出:“目前党的总路线,仍是发动日常斗争,争取广大群众”,其具体任务,主要是“强健党的组织”、“建立赤色区域的工农政府,实行土地革命政纲”、“发展群众武装,扩大红军组织”等。

    大会《关于各县工作决议案》对松、枝、宜的工作作了决定:“松、枝、宜:目前三县的政治经济情形,完备了革命的条件,但因饥民斗争失败,经过白色恐怖的摧残,群众已为失败情绪所笼罩。现在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过去-l争失败的经验,有耐心的有计划的发动小的日常斗争,取得小的胜利,以冲破严厉的白色恐怖,渐次肃清群众失败的情绪,走向高潮的前途。在斗争中,要扩大政治宣传,争取广大群众,更要继续不断的创造党与群众的组织,产生下级干部,主要的是保证雇农贫农的领导作用,一直到革命的彻底胜利。对于团士运动,亦不容忽视,一定认识工农斗争,要取得团士同情和响应,才能有更大的胜利的把握,才能使经济斗争很快的走到游击战争。”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特委在大会结束不久,决定撤销松枝宜县委,三县分组县委。

19302月,特委派张波臣回松滋,在豆花湖主持建立中共松滋县委,县委书记余道洪,组织部长郑文端,宣传部长向××,委员赵玉阶汪道润。

松滋县委下辖沙米区委及原8个支部。不久,全美垸支部成立,金鸡山支部重建,全县发展到10个支部,近百名党员。

红四军转战松滋期间,正值县内白色恐怖弥漫革命斗争环境恶劣之际。红四军来县后,通过打击地方团防武装惩处土豪劣绅宣传革命思想,打破了白色恐怖,改善了斗争环境,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的革命斗志,为重建的中共松滋县委开展新的武装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jsongzi.com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